北京市延庆医院

内网OA | 手机版
正在获取日期...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延庆赛区院前急救团队冬奥医疗保障纪实

作者:李石华 来源:北京120延庆分中心 发布时间:2022-02-20 23:41:51
字号:
+-14
浏览次数:

怀揣着光荣感和使命感,延庆、通州、房山120急救分中心的八个急救车组,共同进驻北京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闭环保障。 他们放弃新春佳节跟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放弃假期陪伴孩子、放弃照顾老人,克服各种困难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退缩,出色的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急救转运任务。

克服苦难,不惧寒冷,始终坚守的“阪泉医疗”保障车组

——医生王育新、护士车甜、司机杨九洲

2022年1月23日,在组长王育新的带领下医疗保障车组来到阪泉综合服务中心开始为期2个月的保障工作。保障点设在没有任何遮挡的高速桥下,在空旷的桥下保障车组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旁边仅有一个供车组人员办公和休息的集装箱。到了晚上,气温低达零下10多度,车组人员在集装箱里冻得瑟瑟发抖,直至所有的保障任务结束才能返回驻地。

作为延庆唯一的非运营场馆医疗保障车组,职责是在阪泉服务区对所有到延庆赛区的运动员,官员及相关服务人员进行医疗保障服务,并且对突发事件做好应急保障工作。由于航班来的比较分散,从早上开始一直延续的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半,如果遇到航班晚点保障时间会更长。即使是除夕夜,车组回到酒店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来不及祝福,顾不上寒暄,抓紧时间上床睡觉,因为还有不到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凌晨3点车组又要准时的到达阪泉服务中心开启第二天的保障任务。

重任在肩,使命如磐。车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无论是深夜的转运,还是凌晨的奔袭,车组用高超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化解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作为冬奥医疗保障人员,大家全力以赴,展现中国医务人员的风采。

阪泉服务中心医疗保障车组医生王育新是延庆急救分中心资格最老的医生,也是一名老党员,他从不说背后的困难,家中有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无人照顾,妻子也是慢病缠身长期服药,需要有人照料,他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主动请缨,第一个报名参加冬奥医疗保障,在保障点忙上忙下,悉心照顾同车组人员,从没有一句怨言。

阪泉服务中心医疗保障车组护士车甜是个95后小姑娘,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这么久,也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除夕晚上她没有控制住想家的情绪,偷偷地流下眼泪,她擦干想家的泪水,坚强的说:“我作为团队的一员,倍感责任重大,既然组织信任我,我会更加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阪泉服务中心医疗保障车组司机杨九洲师傅,是一名退伍军人,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担当,克服困难,积极报名参加冬奥保障任务。家里有俩个孩子,老大上小学,老二上幼儿园,父母离得远,照顾孩子的重担落在爱人的肩上,爱人上班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两个孩子,还没长大的姐姐给上幼儿园的弟弟做饭吃,这些都是家人对他莫大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他参加冬奥保障的决心。

33家闭环酒店“救治转运先锋”车组

——医生奚晓亮、护士徐方圆、司机常波

“1月22日正式闭环,截止目前共出车44趟,接诊‘头外伤、手外伤、咳血’等患者40余名”。这是33家闭环酒店“救治转运先锋”车组医生奚晓亮每天记录的工作日志。望着已经记录地密密麻麻的日志本,他的眼前又浮现出闭环第一天的工作情景……

“喂?您好,奚大夫吗?这里是120调度中心,延庆医院有一名患者需要送到驻地。”“好的,收到。”

0时48分,进入闭环工作第一天的深夜就接到第一个任务,286车组全体人员立刻按照要求着装,做好防护措施后立即出发赶往患者驻地。在途中,通过电话提前联系询问病史发现是一位摔伤左髋关节一天的患者,当时活动尚可,未就诊。现场检查患者后发现疼痛明显加剧,活动受限。经验丰富的奚晓亮第一时间判断患者很可能骨折了,当即使用铲式担架指导并协助大家从楼上运送患者到救护车。患者超高的体重再加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到达车上时车组人员的分体服已然全部湿透,在寒冷的北风侵袭下,身体不断地打着寒战,但是车组人员仍以最快的速度把患者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两个小时后,车组又接到任务单——转运这位患者回到驻地。虽然想到了刚才的一幕又要再来一遍,但大家仍然立即出发一分不敢耽误,顺利的把患者送到了驻地的床上。随后到洗消中心进行消杀,当再返回到酒店已经凌晨四点了。拖着疲惫的身躯休息了4个小时,9时他们又接到了任务,一名外籍患者右踝扭伤需要到区医院救治,他们再次出发……

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敢喝水,有时到了驻地食堂早已关门,但他们对患者的关心和对工作的认真,让他们战胜了所有困难。带着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他们每日每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时还在睡梦中,但是一听到出任务,立马打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来战斗,全力以赴完成每一次任务。

奔跑在冬奥急救战线上的“急救先锋”车组

——医生孟祥博、司机杨金生

今年新春佳节巧遇冬奥盛会,在本该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医生孟祥博、司机杨金生依然坚守在冬奥医疗保障工作的岗位上。由于工作需要,自 1月4日开始,车组就进入冬奥闭环管理,主要负责闭环酒店中特殊冬奥客人的转运工作。

说到特殊转运,其中最困难的还是长途转运,一趟下来将近5个小时。1月10日天气很冷,平原气温在零下10℃以下。15点40分车组接上级通知,需转运一名外籍阳性患者到张家口崇礼区。孟祥博车组立即行动,在严格做好二级防护下,迅速抵达40公里外的国家高山滑雪集散广场。与工作人员做好交接后开始转运。此时,车外的温度已经达到零下20℃,雪后的道路异常湿滑,司机杨金生凭借着丰富的特种车辆驾驶经验,安全抵达。但此时,外籍人员却不愿下车前往目的地,医生孟祥博站在雪地里用英语反复沟通,最终外籍人员同意前往目的地。车组人员历时近5个小时,奔袭300多公里,圆满完成了此次跨省转运任务。这样的转运工作还有很多,他们没有叫苦喊累,默默坚持着,为建设最美冬奥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爸爸,冬奥会结束没?啥时候回来?我想你啦!”每次和家人视频通话,两岁多的儿子总会抢先和孟祥博说上这一句,听着儿子的稚嫩的话语,他的心里五味陈杂,总是忍不住要破防。“今年春节不能和家人团聚,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急救先锋,能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坚守在冬奥保障的岗位上,为建设最美冬奥城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孟祥博这样说到。

冬奥保障战线上“急救车驾驶能手”——杨金生

我今年50岁,是120的一名普通司机,身边的人常说,“你就是一个司机而已,遇事别那么积极,努力了最后也没你什么事”。可听了这话,我总是无所谓的笑一笑。和科里年轻的同事比,我的年龄确实大了点,但是我不服老,心态年轻比什么都重要,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抱着这样的心态,再加上我没有家庭的后顾之忧,我积极参与所有的冬奥医疗保障。虽说我只是个司机,但是我也为冬奥会的胜利召开努力着,我为自己能为冬奥会尽一份力而感到自豪。

2月16日,在保障工作最吃紧的时候,我突然出现了鼻出血,没能自行止血,到冬奥保障中心医生帮我做了鼻填塞止血,李院长和韩建山主任都打电话问候我,说让我住院观察。但是不能因为我耽误了车组的转运保障工作,我毅然回到车组。我现在情况很好,也请大家放心。

奔跑在冬奥急救战线上的“美小护”——徐方圆

97年出生的我,今年24岁,在家人眼中我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朋友眼中我是个文静的女生,在同事眼中我是个“美小护”,但是我更喜欢自己眼中的自己,我是一名急救战线上的“急救先锋”。不是每年都有冬奥会,也不是每届冬奥会都在中国,我为自己能用专业技术的本领来参与冬奥会而感到骄傲,也为自己奋斗在最美冬奥城而感到自豪。当身披白色战甲的那一刻,所有的疲劳、彷徨都被抛到九霄云外,时刻谨记我是一名急救先锋。

参加多次医疗保障经验丰富的急救车司机——常波

常波,一名工龄已经23年的急救中心延庆分中心的司机师傅,先后经历了非典、北京夏季奥运会、北京世园会等各种大型活动的历练,在本次的冬奥会周期中从最初的奥运场地勘察、高山滑雪造雪、雪车雪橇国家队训练到冬奥会正式开赛都留下了他参与保障的身影。主动请缨,把家中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子都托付给爱人,带着家人们的支持和鼓励开始了长达将近三个月的工作。把安全第一、兢兢业业牢记心间!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天使的话,那司机师傅就是天使的翅膀,带着大家四处奔波平稳着陆。

冬奥保障的坚守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和付出

——医生奚效亮的爱人霍芳芳

夜深人静的时候,真想哭,但是想想,为了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份子,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年前连续8天,大儿子围棋课、软笔课要同时进行,瘦小的爷爷骑自行车带孩子一天两趟的接送。奶奶鼻囊肿感染,还要在家哄闺女,给我们全家做饭。我是天不亮就上班,天黑才回到家。工作很忙,但是父母也很辛苦。没有这么坚强的后盾,哪来我们的安心工作!我们的生活是忙碌的,同时也是幸福的,有可爱懂事的儿女,有体恤的父母,还有我们夫妻的共同努力,一切困难都将被打到,一切会更好。那么多参加冬奥会、服务冬奥会的工作者,都在默默地奉献。虽然要承担家庭和工作的双重重担,作为妻子、作为同行,我理解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上一篇: 北医三院延庆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外科组 成功救治一名严重足部脱套伤患者

下一篇: 做好车辆消杀也是为冬奥医疗保障做贡献

相关文章|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